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生物多樣性成為主流-TTPUSH邀您知道

  • 日期:112-11-20
  • 資料來源:農業處

/001/Upload/443/relpic/12745/127864/636a902d-5040-46e6-b8ee-f16b5baf3600.jpg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集、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尺度層級所表現出生命型式的總和,這些生命形式的繁複提供了我們人類許多賴以維生的服務,促進我們經濟活動的同時,也富足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生物多樣性公約自1992年在國際間陸續簽訂以來,兩年一度的締約國會議旨在喚醒世人重視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願意做出改變與自然共存,每年的5月22日訂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透過節日呼籲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性。2023年的宣導口號-從協議到行動-重新建構生物多樣性 (From Agreement to Action: Build Back Biodiversity) ,各種生物彼此脣齒相依,應採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積極作為復原各種受脅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乃基於瞭解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福祉的貢獻,逐步將保育與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納入發展政策並付諸行動的過程,然而,民眾在日常生活的各項決定、行動,若能兼顧、有利於生物多樣性,又或者,各行各業工作推展上,置入友善生物多樣性的做法,其實就是落實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最佳體現,也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必要關鍵。

  臺東向來以縣內許多自然地景、代表性生物聞名中外,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但卻鮮有縣民知道原來臺東民眾的日常,卻是專家學者眼中的瑰寶,正因如此,透過專家學者之所以在乎且投入許多心力所研究的臺東在地生物類群或者相關生態議題進行分享,能提升我們的視野;縣府每年皆辦理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入侵種管理實體講座,本年度更希望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以及本縣推力型縣政APP-TTPUSH與民眾互動,讓大家更加理解也支持政府機關間的保育行動,理解本地生物多樣性價值。學者專家們進行基礎研究調查是一種辛苦且孤獨的過程,許多物種在被發現、認識以前就可能先面臨滅絕的風險,生物多樣性的附加價值也隨之流失,有些民眾可能已曾在野外目睹研究調查工作的進行,也請好客的臺東民眾能多加了解與鼓勵支持保育行動。

(本系列生物多樣性宣導活動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補助辦理;圖文著作權屬原作者,如需轉載引用請逕洽原作者)


「當生物多樣性成為主流-TTPUSH」邀您知道,邀請主題包含:

1. 臺東縣的蝙蝠多樣性-鄭錫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研究員兼主任秘書


2. 蜻蜓的生態與保育-李宜龍/臺灣蜻蜓學會 秘書長


3. 山路上,「摸索人與山椒魚的相處之道- 鄭勝文/國立台灣大學 研究助理


4. 季節限定的台東掏金夢 - 呂縉宇/ 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 觀察員


5. 優雅的邂逅還是對自然的揮霍---淺談與野生動物的社交距離- 印莉敏/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資深解說員


6. 教室裡有蛇!──蛇是危險動物嗎?遇到蛇該怎麼辦?-蔡緯毅/ 豀鷠生態 執行長


7. 面對外來入侵種議題,見樹也見林-汪仁傑/ 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 觀察員


本系列活動由林保署補助贊助,民眾透過閱讀相關文章又可吸收相關知識拿金幣~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各篇前言

------------

1. 許多人對蝙蝠的印象是一種帶有神祕又恐懼的生物,其實大可透過另一種角度來欣賞這些夜間活動的上班族。當多數人在休息時,蝙蝠一天的活動才正要開始,有食蟲的、食果的、住洞穴的、住果樹內、住煙囪的等等各異其趣、各司其職。台東何其有幸擁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蝙蝠物種,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鄭錫奇主任秘書兼研究員特地針對臺東撰文分享「臺東縣的蝙蝠多樣性」、這些與我們共享生物圈的哺乳類同胞,希望讓民眾對於蝙蝠仍有不一樣的認識。

------------

2. 臺東的曠野、山丘常可發現有許多蜻蜓成群在天空巡弋、翱翔,或可在農田溝渠、水塘看到蜻蜓激起水波浪樣的畫面,相當療癒,早在三億年多年前,那是恐龍都還沒出現的時代,節肢動物便已率先成功適應陸地乾燥環境並得已生存,當時的地球環境溶氧比現今高,甚至曾具有展開雙翅達75公分的飛行昆蟲-巨脈蜻蜓存在於地球過,然而,蜻蜓小的時候卻仍是需要生活在水域當中的-也就是水蠆,歷經數次蛻皮後成為終齡稚蟲,最終羽化為空中翱翔的蜻蜓。然而,生命也總有例外,近年學者們在臺灣也發現了稚蟲為半陸生可離水活動的微刺晏蜓,相當特殊;蜻蜓種類的多樣與形象總是引人注目,也分布於許多不同類型的水域棲地與周遭環境,反映了野外環境的變化,也促使臺灣蜻蜓學會的成立,希望透過組織民間愛好者進行蜻蜓保育及推廣教育,維護其多樣性。本次特別邀請到臺灣蜻蜓學會李宜龍秘書長撰文「飛啊!蜻蜓!」分享蜻蜓的生態與保育,希望民眾認識蜻蜓生態之餘,也認知到棲地環境的重要性。

------------

3. 高山健行是許多民眾鍛鍊體能、自我挑戰的首選活動,台灣的高山曾有冰河地形遺址與許多冰河時期的孓遺生物分布,反映了台灣島的自然史代表性,這些遊憩活動必須注意那些事情,山林公共設施又須留意哪些事項,面臨環境氣候變遷,我們的代表性生物面臨哪些威脅。「山路上,「摸索人與山椒魚的相處之道」-從事高海拔山區生態調查工作多年,鄭勝文先生透過其喜愛的山林分享從事山椒魚研究工作的相關知識,這些珍稀生物儘管不容易見到,卻可能直接或間接承受著我們人類所造成的威脅,希望民眾能多加投以關注。

------------

4. 季節限定的台東淘金夢-呂縉宇

臺東享負盛名的崎嶇地質與短促河流,孕育了許多進行河、海之間洄游的魚類,漁獵捕撈屬於可再生資源的使用,自然資源的取得源於永續性的保護作為,除了節制利用,棲地保護是更重要的一環,有道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透過生態工作者山豬大哥的導覽過程,知本溼地日本禿頭鯊的洄游習性躍然於紙上,「季節限定的台東淘金夢」也提供民眾一個反思的機會,感嘆涉及生物資源利用文化凋零的同時,是否我們也應當對野生動物棲地劣化、資源的維繫,能多投入一些關注呢?

------------

5.山林遊憩是國內旅遊的熱門活動,隨著交通的便捷與公共建設的發展,許多遊憩景點已越發容易抵達,卻也直接深入野生動物的棲息領域,臺東許多特殊的野生動物吸引無數生態愛好者的造訪,然而,該透過甚麼樣的方式與野生動物互動,不當的接觸可能產生甚麼後果必須留意,我們邀請長期服務於玉山國家公園中高海拔塔塔加遊客中心的資深解說員印莉敏小姐經驗分享與野生動物邂逅的感動-「優雅的邂逅還是對自然的揮霍---淺談與野生動物的社交距離」。也期望民眾在本縣境內境內活動時能理解相關理念,並不去餵食及干擾野生動物自然生態。

------------

6. 捕蜂捉蛇為民服務已全面回歸由農政單位主政,本縣亦有許多民眾已通報相關案件使用這項服務,其中,每當夏季至初秋時節,蛇類案件總是本縣1999民眾陳情通報熱門話題的霸榜前三名,話筒還未掛掉的同時,一邊尖叫著期待能儘快獲得協助處理。其實,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與自然史,並提供我們許多生態服務。蛇類也不例外,正確的互動觀念有時是需要學習的也避免意外,本次邀請本身相當鍾愛蛇類亦同時從事生態環境教育工作多年的蔡緯毅,同時也是縣府委外專業服務人員撰文「教室裡有蛇!──蛇是危險動物嗎?遇到蛇該怎麼辦?」,也許能讓您對於蛇類的印象有所改觀。

------------

7.外來入侵種危害,近年來已佔據了新聞極大的版面,許多民眾甚至能講出許多代表性危害物種,然而,新興外來種層出不窮,來源多元而難以預料。許多外來生物一旦在本地奠基立足,並錯過了防除的黃金時機後,第一線防治工作人員往往只能無奈地執行,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的汪仁傑觀察員分享自身的生命體悟與工作進展,撰文「面對外來入侵種議題,見樹也見林」。也期望民眾在日常生活能夠落實相關規範,一起防堵外來種危害,也尊重生命。